首页 >> 扬名 >> 扬名最新章节(目录)
大家在看 小地主的科举之路 我以为我是路人甲[穿书] 我缺德多年[年代] 白月光替身卷哭全修真界 天生赢家(快穿) 神秘复苏:夺取诡画 媚爱如蜜(快穿) 我的模拟长生路 大明:开局摊牌穿越者,老朱懵了 重生从700万开始 
扬名 肉末大茄子 -  扬名全文阅读 -  扬名txt下载 -  扬名最新章节

第四十九章 郊游(2/2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此时的士人,坐在一起很难不聊到政事。

他们聊到的,是先前王朗说到过的经学之争。

刘宏虽还未定下来要在哪论经,但此事已传得沸沸扬扬。

“如今之势,党锢之祸,士人势微,经学之争虽未中断,但迫于宦官压力,已久未有大纷争,如今却一下而起,连陛下都参与其中,实是意想不到。”杨明感慨道。

“想必是有人有意为之。”荀彧开口道。

“我听闻此次经书之争乃是袁氏袁胤所挑起。”杨明接着说道,这是他从父亲杨琦处得知的。

荀彧沉思一阵,接着开口道:“曹节出任尚书令,若想控制尚书台,引发士人内斗,再借机将六曹尚书换为宦官子弟是为上策,袁氏素与宦官交好,便也不足为奇。”

或许是性格与荀攸有差异,又或许是拿了香料的缘故,他此时侃侃而谈。

杨明闻言看向荀彧,荀彧不过十四五岁,这份分析能力,让他忍不住发出赞叹:“真王佐之才也!”

不过他这句话说完,此时不止是二荀,就连王修都露出一阵诧异神情。

杨明看着众人反应,也后知后觉意识到一件事情。

“王佐之才”历史中是南阳名士何颙给荀彧的评语。

因何颙昔日与陈蕃、李膺交好,在士人中名气很大,于是便帮荀彧扬了一次名,后来又因为荀彧确实展现出了与之相匹的能力,便广为后世所熟知。

但史书上并未记载这句评语是何时给的,只载“荀彧少时”。

但仔细一想,何颙一南阳人,是如何跑到颍川,找到荀彧给出评语的?

即便何颙曾逃往到汝南境内,但汝南和颍川两地并不相邻。

再想起之前荀攸说他们已搬来雒阳住,唯一的解释便是,何颙是在雒阳时给荀彧评的。

因为何颙所在的汝南是袁氏的老家,史书上也有载袁绍在何颙逃难至汝南时与他结为“奔走之友”,后在雒阳“隐居”时,身为“党人”的何颙也频繁私自跑到袁绍府上,与袁绍商议救助党人。

袁绍某次宴会上邀请了已搬到雒阳的荀彧,恰逢何颙在府上,看见荀彧其貌不凡,加之出身颍川荀氏,然后给出评语,就是最为合理的解释。

那么此时袁绍仍在汝南为袁成结庐守孝,何颙自然也就还未给出评语。

荀彧脸色通红。

他如此反应,也基本上证实了杨明推断。

“王佐之才”出自《汉书》,是其中评价董仲舒之语,这评语不可谓不高。

此时的聚会虽只是小范围,但也算不得私下,若是有心,评语自然能传出去。

以杨明及冠及婚礼之盛景,名声已是年轻一辈的翘楚。

因此此时的杨明,无人敢给他评语,他给别人评语却全然可以。

杨明闻言面露笑容,却也未见尴尬。

之前连曹操的《短歌行》都薅了一手,薅何颙一句评语,微不足道。

不过说来,他赠荀彧香料未必能有多大作用,虽是投其所好,但颍川荀氏颍川大族自然不缺这些,荀彧无非会觉得他为人大方而已。

但他无意之间这一句评语助其扬名,却胜过一车香料。

喜欢扬名请大家收藏:(m.wenxue28.com)扬名二八文学更新速度最快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世有辛夷花,折枝为君嫁 小地主的科举之路 我缺德多年[年代] 媚色可餐(穿书) 听说我是啃妻族[快穿] 天生赢家(快穿) 迷途 可怜为师死得早 我以为我是路人甲[穿书] 反派大佬破产后 本王在此 [梁祝]反派是个小哭包 小师妹每天都要喷火 翅膀之末 [快穿]拯救男配计划